马晶-南京大学

马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在日本歧阜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2005年任南京大学副教授,2005年7月起,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2012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5年),首届南京青年科技创新奖(2008年)。获得“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江苏省 “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担任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和《物理化学学报》期刊编委、 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体系分子模拟方法的发展、刺激响应性智能材料的理论设计、光电功能材料理性设计及其在光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 界面分子自组装膜结构与光电性质的研究 界面分子自组装是制备分子纳米结构与光电器件的一种重要途径。研究分子在界面的组装行为,探明表界面分子间作用力对光电性质、力学性能等的调控机制,最终实现有机分子在界面的可控组装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可极化分子力场,模拟电场作用下分子膜的构象转变过程,设计新型电致分子开关与生物传感器。发展反应性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偶氮苯分子膜的光致分子构象转变过程,设计各类光响应分子与材料。进而将具有光电响应的分子引入二维材料或多孔MOF、COF材料中, 有效调控电子结构与光电特性, 设计新型的智能材料与器件。

2. 复杂生物体系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发展数据驱动的增强采样方法,提高复杂生物大分子的计算模拟效率,研究蛋白质的构象转变过程以及药物分子在细胞膜中的输运性质。

3. 分子与材料体系的结构与性质预测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分子的聚集与溶剂化效应对光物理性质的影响,探索溶液中的催化反应机制及复杂凝聚相光电材料的聚集结构与光电性质。运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构建高通量计算与数据库一体化平台,快速预测各类功能性分子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