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禹 院士

任广禹 院士

Biography

任广禹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学李兆基冠名讲座教授(材料科学),並獲選為欧洲科学院和华盛顿州科学院院士。他于2016-20年期间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常务副校长,2021-24担任香港洁净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并于来到香港前担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系主任(2005-16)、洁净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013-16)、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院长(2009-13)、波音-琼森冠名讲座教授(1999-16)等职位。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在1978年于国立清华大学取得化学学士,随后在1984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化学博士,至今4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发表超过1,150篇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00,000次,H指数为161(谷歌学术,2025年3月),受邀演讲超过750场,同时也是73项专利和发明纪录的共同发明人。

任教授於1984年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後,投入產業界專注於有機光電材料的研發,是該領域的先鋒,於1980年代報導了首例的可溶液加工導電高分子材料。其後於1997年自產業界跨足學術界,並於1999年擔任华盛顿大学(華大)波音-琼森冠名讲座教授,2005年成為華大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系主任,領導系所成功轉型,與時俱進,從傳統的礦物材料拓展到各類先進材料,而後創辦華大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洁净能源研究院。在此期間,任教授也領導研究團隊繼續鑽研有机/混合功能材料和器件領域,涵盖光子学、能源、感测器和纳米医疗设备的研究,在有機非線性光學材料、有機場效電晶體和有機光伏材料領域都獲得了舉世矚目的突破性成果。2013年,團隊投入鈣鈦礦光伏研究,一路引領鈣鈦礦光伏效率和穩定性成長。在过去十餘年中,團隊在《自然》、《自然》系列和《科学》等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顶级文章,也在许多领先的化学、纳米技术、能源和材料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任教授于2015年被汤森路透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头脑」,於2018年被《泰晤士高等教育》评为「全球钙钛矿光伏研究领域十大学者」,并于2014年至2024年间連年獲選為全球材料科学领域前1%「高被引学者」。至目前為止,任教授團隊已培養超過100名海內外大學教授,其中包含數十名院士、傑青及優青。

任教授於2016年赴香港城市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並於2020年卸任後全心投入洁净能源、人工智能兩大新興領域,積極佈局,投注資源培養下一代產業界與學術界的領導人才。任教授也發揮他在產業界的經驗與人脈,和香港城市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葉軒立教授(同為2014-24年連年獲選「全球高被引学者」)、林均叡博士(2024年新晉「全球高被引学者」)創立了匯科光能有限公司(HKTech Solar Ltd.),研發和製造新一代鈣鈦礦光伏,為傳統集中式應用(光伏電站)和新興分散式應用(如分散式電網、光伏建築一體化 (BIPV)、智慧城市、物聯網 (IoT) 傳感器、可穿戴設備等)提供大規模且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鈣鈦礦光伏技術具有比現今主導市場的硅基光伏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大的量產潛能、更小的碳足跡,以及相若的效率和穩定性。團隊在多種材料、工藝、器件和系統工程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並且和海內外薄膜光伏龍頭行業建立了穩固的長期合作關係。

團隊不僅在實驗室小面積器件(26.8%效率認證,福建NPVM,2024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在解決鈣鈦礦光伏的穩定性、放大生產和鉛洩漏等關鍵問題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本團隊已經具備的核心技術包含(1)在加速老化條件下具有與 c-Si 電池相若壽命的鈣鈦礦光伏;(2)通過可擴展的印刷/塗佈和精確雷射劃線技術以及相關油墨配方和薄膜加工技術,在鈣鈦礦光伏模組上實現PCE達23%;以及(3)開發先進的封裝材料和技術,將鉛洩漏降低至 < 1 ppm 級別,以確保鈣鈦礦光伏產品的使用安全,實現環境可持續性並遵守政府法規。此外,團隊在疊層光伏方面也有深厚的技術根基,在鈣鈦礦-硅(>33%)、鈣鈦礦-鈣鈦礦(>30%)、鈣鈦礦-有機疊層光伏(>27%)方面都有領域當中具備代表性的成果,可以開發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廣泛應用的產品。

當今鈣鈦礦光伏百家爭鳴,但是少有團隊可以同時在發電效率、穩定性、安全性三大挑戰上提出完善的解決措施,使得資本市場多將鈣鈦礦光伏視為一門尚在開發中的技術,而非一種成熟的商品。本團隊將攻克上述議題,引領鈣鈦礦光伏產業化進程。